替代役演訓召集
Categories:
雜談
這週請公假參加 替代役 的演訓召集,由於現在替代役都會考取 EMT-1 的證照,原本以為三年的效期到了,都會被召集回去 renew 證照,所以收到召集令時覺得理所當然。不過久違地見到成功嶺集訓時的鄰兵後,他說他原本召集令上是備取,之後可能因為有人請假,所以他就備上了,所以其實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被召集(?)或只是延後召集(?)
不過既然都來了,好好上課複習和學習一下 EMT 的知識也不錯。以下簡單記錄一下三天的課程:
Day 1
全體人員分成六個小組,在六個關卡輪流學習
- 心肺復甦:很熟了,沒什麼新東西。
- 小兒異物梗塞處理(<1歲) :有印象但實際上不熟的技能。
- 止血帶的使用 與填塞止血:最近世界局勢緊張,避難包內的止血帶是個熱門的話題,剛好有這個機會學怎麼使用。
- 鼻咽/口咽呼吸道與 BVM 的使用:基本醫學常識。
- Suction 與眼睛沖洗:很常看但很少做的技能。
- 骨折固定 :複習一下三角巾怎麼使用,很不錯。forearm fracture 是採用影片中的方式,先做懸臂吊帶,再用另一條固定帶固 arm。如果是 arm fracture,則是先固定 arm,再做懸臂吊帶。
Day 2
- 頸椎減移 技術
- 戶外知識:用大富翁遊戲的形式讓我們學習,例如溺水、毒蛇咬傷、高山加壓艙 PAC 的使用方式、電擊傷等。
- 緊急避難包:完美符合時事,也非常實用的一站,感覺應該真的要來準備一個。教官也是登山咖,他的登山包在平時就充當避難包,很多登山用品本來就可以用作避難用品,看來看去其他比較實用的東西就是止血帶和手搖式手電筒。
- 繩網製作 及搜救時槓桿原理運用:使用 30 米的繩子,利用雙套結製作搬運擔架,蠻酷的。大致做法是先找到繩的中心點,從該點往頭端和腳端個折出四個轉折(寬度比肩膀略寬),兩端各自再繞出提把,接著多的繩子開始跟轉折處打雙套結(每個間隔為一個拳頭寬),最後多的部分可以加強提把。
- 搬運技巧 :教導徒手搬運、製作簡易擔架搬運,連結的 YouTube 連結講得蠻詳細的。
- 大量傷患檢傷分類 :依照法律規定,15 人以上就是大量傷患,可以使用 START 檢傷分類法。
Day 3
- 滅火、燒燙傷:三個不要(不要往上跑、不要躲廁所、不要拿濕毛巾摀口鼻(無法阻擋濃煙且花時間))、口訣(小火快逃、濃煙關門)、消防栓使用(按開拿拉轉)、燒傷面積計算(rule of nine)
- 遠距評估 RAM :交戰熱區中,先替自己尋找安全的掩體,再大聲呼喊評估傷患。
- 車禍脫困:拉手煞車,將座椅後退後,可徒手(繞過傷患的腋下,近側手固定下巴,遠側手抓住手腕)或使用器具(大蟒蛇 )抓住傷患,並將傷患身體重量貼住自己,拉出車輛。
- 穿刺傷處理:以不移除穿刺物為原則,使用軟式副木(可自製,如紙杯剪開)、三角巾、衣物、彈繃固定穿刺物避免移動。「貼三留一(洞朝地)」製作 chest seal ,處理開放性氣胸。
- 止血處置:再次練習 15 秒內打好止血帶。災害「熱區」少數能做的事,除了馬上將傷患帶到暖區和冷區之外,唯一能做的就是止血。
- 搬運技巧:再次練習「雙人肢端搬運」,搬運技巧真的非常重要,可以有效減少搬運傷患時的負擔和增加效率。
- 最後全體人員到戶外進行一次大量傷患演練,還蠻有趣的~
Day 4
最後這天只有半天的課程,講授全民國防教育和全民防衛動員,很涼的一天。
作為一位接受過 ACLS 訓練的醫療人員,基本的急救知識當然是嫻熟於心,但 EMT 還是有很多非急診科醫師比較不熟悉的救護技能、災害應變能力,術業有專攻,這樣的課程其實還蠻有幫助的。